亿生康官网

权威医生

查疾病 找医生 预约挂号
张志云

张志云 主治医师

权威医生

出诊医院/科室: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内科
风湿性紫癜 多发性肌炎 类风湿关节炎
上午
下午

07月12日

星期六

预约
预约

07月13日

星期日

预约
预约

07月14日

星期一

预约
预约

07月15日

星期二

预约
预约

07月16日

星期三

预约
预约

07月17日

星期四

预约
预约

07月18日

星期五

预约
预约
*出诊时间源于线上第三方公共信息,如需挂号请前往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
心肌梗死的日常护理应注意什么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引起。在日常生活中,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其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原则,少食高脂肪食物和含糖饮料,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血管负担,控制体重,维持血脂平衡。 其次,适量的锻炼对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锻炼建议。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然而,患者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心脏的过度负荷。 另外,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吸烟和酗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强的损害作用,会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慎重选择社交场合,避免过度饮酒,同时主动戒烟。 此外,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确保良好的药物治疗。由于心肌梗死病情的严重性,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抗凝血剂、降压药等。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和调整用药方案,以控制病情发展。 最后,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进一步的康复措施。定期复查可以及时监测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而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心理辅导、康复运动、饮食指导等,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综合注意食品、运动、戒烟限酒、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健康,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以促进心肌梗死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116阅读 2023-09-19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是怎样的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是两个关于心脏功能异常的概念,尽管它们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它们在医学上有着明确的区别。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即心脏搏动的规律性改变。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保持着一定的节奏。但在心律失常时,心脏的节律可能变得不正常,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跳动。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是心脏本身的病变,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以是代谢异常、药物不良反应等导致的。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胸闷、心慌、心悸、气短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昏厥、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速率异常。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安静心率通常介于60-100次/分钟之间。但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速,而低于6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缓。心率失常的原因可以是心脏相关疾病、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心率失常的临床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能伴随乏力、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甚至昏厥,亦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总的来说,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着以下几个区别: 1. 定义不同: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速率异常。 2. 引起不同: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病变、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而心率失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疾病、药物、神经系统异常等。 3. 症状不同: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慌、心悸等,而心率失常的症状则可能包括乏力、胸闷、气短、心悸等。 4. 影响范围不同:心律失常的引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心脏本身,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而心率失常可能直接影响到全身血液供应,造成各种生理功能障碍。 尽管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医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准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种心脏问题对于医师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也有助于患者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108阅读 2023-09-19

心律失常传染吗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或不规则。通常,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但实际上,心律失常并不一定与年龄有关,它也可以在较年轻的人中发生。而所谓的“心律失常传染”只是一种幽默或夸张的说法,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本身的问题,与其他人接触并不能直接导致心律失常。但是,某些因素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上心律失常的风险,例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等。所以,当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心律失常的病例时,他或她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该疾病。这种情况下是属于遗传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高压、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不规律的心律。另外,过度饮酒、吸烟、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锻炼和良好的心理态度对于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虽然心律失常并不会直接传染给他人,但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和预防心律失常。对于那些存在遗传风险的人来说,定期的体检和心电图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减少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如果您或您的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如心悸、心慌、胸闷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心律失常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心律失常不是一种可以直接传染给他人的疾病。它是一个个体的健康问题,受到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最重要的是,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95阅读 2023-09-19

什么样的人得病毒性感冒
首先,孩子是较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的人群之一。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的病毒抵抗能力较弱。此外,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孩子们更容易接触到传染病,从而增加感染病毒性感冒的风险。 另外,老年人也是易感染病毒性感冒的人群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因此,老年人对于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也较差。此外,老年人常常有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慢性病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 此外,孕妇也是易患病毒性感冒的人群。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免疫系统的调整,导致其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变弱。此外,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影响了身体对病毒的反应。因此,孕妇患上病毒性感冒不仅容易引发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健康。 另外,长期接触病毒负荷较高的人群,如医护人员、教师等,也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这些人工作环境中,经常与大量人群接触,并且可能接触到患病者的分泌物,从而增加自身感染病毒的风险。此外,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可能因长期工作压力而受损,导致其更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 总体来说,病毒性感冒不限于特定的人群,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然而,孩子、老年人、孕妇以及长期接触高病毒负荷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为了预防感染病毒性感冒,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素,并尽量避免与患有病毒性感冒的人密切接触,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106阅读 2023-09-19

中风半身不遂原因有哪些
中风半身不遂,指的是中风后身体的一半出现运动、感觉或功能障碍的情况,常见的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肢体不协调等。在我们探讨中风半身不遂的原因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血栓形成:大多数中风是由于血栓形成导致的。当血管内壁出现损伤或是有血小板聚集时,会形成血栓,该血栓可能会阻塞脑部供血动脉,导致中风发生。 2. 脑出血:除了血栓形成外,脑出血也是导致中风的一种常见原因。脑出血可能是因为脑动脉破裂或血管壁异常导致的。当脑出血发生时,大脑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导致中风半身不遂。 3.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以损害血管内壁,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导致中风发生。 4.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导致中风半身不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变得僵硬和粘稠,丧失了一定的弹性。当动脉硬化严重时,血液流通受阻,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中风。 5.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也是导致中风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疾病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凝结,使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 通过了解上述中风半身不遂的常见原因,我们可以明确这些原因的危险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体重控制、戒烟、戒酒和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病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中风半身不遂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原因多种多样。了解这些原因,合理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将有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50阅读 2023-09-19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保健常识
首先,饮食合理。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基本要求。钙的主要来源包括奶制品、豆类、海产品等,维生素D主要来自于阳光照射和食物,可以适当晒太阳或服用维生素D的补充剂。此外,患者还应避免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利于骨骼健康的饮食。 其次,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非常有益,可以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跳绳、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的生成。然而,患者应避免激烈的高冲击运动,如跳高、跳远等,以免引发骨折。 第三,注意安全。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预防跌倒和骨折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避免走路时使用不稳定的鞋子,保持家中干净整洁,尽量减少障碍物。在需要攀爬高处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工具辅助并寻求帮助。在户外活动时,患者可以使用轻便的助行器,如拐杖或手扶拖,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最后,定期检查。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评估骨骼的状况。这有助于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还应定期检查血钙和维生素D的水平,以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总之,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运动,注意安全,并定期检查骨密度和血液指标。这些保健常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保持身体的健康。此外,患者还可以咨询医生获得更详细的保健建议,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114阅读 2023-09-19

中风复发了怎么办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中风发作后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和恢复,以减少后续的并发症风险。然而,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中风复发的情况仍然存在。那么,中风复发了怎么办呢? 首先,患者和家人要提高对中风的认识和警惕性。了解中风的症状和体征,如突发头痛、乏力、言语障碍、面部一侧麻木等,可以帮助早期识别中风复发的征兆。一旦发现可能的中风症状,应立即就医,确诊并开始治疗。 其次,患者需要坚持服药治疗。中风复发的关键是控制风险因素。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物或者抗血脂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控制血压和血脂。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预防中风复发的有效方法。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进行物理治疗和语言功能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应限制高盐、高脂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食物的摄入。 还有,控制危险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患者应戒烟、限制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此外,还要注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如果患者有患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的存在,需要积极治疗和控制,以减少中风复发的风险。 最后,患者和家人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中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可能会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困境。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可以陪伴患者参加康复训练,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中风复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有效预防复发的风险。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控制危险因素,逐渐恢复生活能力。患者和家人的支持和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坚持合理的治疗和预防,中风复发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97阅读 2023-09-19

病毒性感冒吃哪些药
首先,退烧药是治疗病毒性感冒中的常用药物之一。感冒通常会伴随发热症状,造成不适和疲劳。退烧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的不适感。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退烧药时,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使用,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 其次,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抑制病毒的繁殖,缩短病程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针对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可以通过抑制病毒酶来抑制病毒复制。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使用效果更好,因此要尽早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外,抗组织胺药物也可以帮助缓解病毒性感冒的症状。病毒性感冒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所致。抗组织胺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过敏反应,缓解这些症状,常见的抗组织胺药物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 最后,补充维生素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是治疗病毒性感冒的重要方面。充足的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康复过程。特别是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此外,要保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总而言之,针对病毒性感冒,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抗病毒药物和抗组织胺药物。此外,补充维生素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对康复非常重要。但需要强调的是,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同时,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指导。

101阅读 2023-09-19

甲亢护理应坚持的两大原则
首先,稳定甲状腺功能是甲亢护理的首要原则。由于甲亢是由甲状腺过度活跃引起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控制甲状腺功能非常重要。首先,需要监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测患者的T3、T4和TSH水平,以获取准确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医生可以调整治疗计划,确保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其次,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如甲亢患者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其次,缓解自身免疫炎症是甲亢护理的第二个重要原则。甲亢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炎症有关的疾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缓解自身免疫炎症的症状。首先,患者需要注意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长期的压力、环境污染等,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同时,适当的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缓解自身免疫炎症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最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免疫炎症的进一步损害。 综上所述,甲亢护理的两大原则是稳定甲状腺功能和缓解自身免疫炎症。通过保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可以控制甲亢的病情发展,恢复患者的健康。通过缓解自身免疫炎症,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甲亢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也要积极参与治疗,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缓解自身免疫炎症。只有坚持这两大原则,才能保证甲亢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11阅读 2023-09-19

肺炎的危害有哪些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危害不可小觑。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下面将介绍一些肺炎的主要危害。 首先,肺炎可引起呼吸系统功能的丧失。肺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病原体会引起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导致肺泡和支气管的堵塞,从而影响气体的交换,并妨碍氧气进入血液。结果是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咳嗽等症状,甚至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在一些高龄、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肺炎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次,肺炎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当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它们可以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全身性感染。这种感染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产生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全身炎症反应还可能引发敗血症,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此外,肺炎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尤为危险。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比较容易患上肺炎。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感染。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疾病存在以及各种生理功能减退,更容易罹患肺炎。而孕妇的免疫力也相对下降,容易受到感染。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由于其身体抵抗力较弱,肺炎对他们来说尤其危险。 最后,肺炎的治疗成本也不容忽视。肺炎患者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病毒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有些患者还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接受重症监护。这些治疗手段的消耗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购买医疗保险或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肺炎的治疗成本可能会加重个人或社会的负担。 总的来说,肺炎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身体健康到经济负担都会受到影响。应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肺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补充营养,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就医治疗,有效避免接触病原体等措施,都能有效减少肺炎的发病率与危害。

118阅读 2023-09-19

张志云医生服务

医生介绍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