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是怎样的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是两个关于心脏功能异常的概念,尽管它们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它们在医学上有着明确的区别。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即心脏搏动的规律性改变。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保持着一定的节奏。但在心律失常时,心脏的节律可能变得不正常,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跳动。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是心脏本身的病变,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以是代谢异常、药物不良反应等导致的。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胸闷、心慌、心悸、气短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昏厥、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速率异常。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安静心率通常介于60-100次/分钟之间。但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速,而低于6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缓。心率失常的原因可以是心脏相关疾病、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心率失常的临床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能伴随乏力、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甚至昏厥,亦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总的来说,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着以下几个区别:
1. 定义不同: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速率异常。
2. 引起不同: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病变、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而心率失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疾病、药物、神经系统异常等。
3. 症状不同: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慌、心悸等,而心率失常的症状则可能包括乏力、胸闷、气短、心悸等。
4. 影响范围不同:心律失常的引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心脏本身,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而心率失常可能直接影响到全身血液供应,造成各种生理功能障碍。
尽管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医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准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种心脏问题对于医师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也有助于患者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