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生康官网

权威医生

查疾病 找医生 预约挂号
张志云

张志云 主治医师

权威医生

出诊医院/科室: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内科
风湿性紫癜 多发性肌炎 类风湿关节炎
上午
下午

07月12日

星期六

预约
预约

07月13日

星期日

预约
预约

07月14日

星期一

预约
预约

07月15日

星期二

预约
预约

07月16日

星期三

预约
预约

07月17日

星期四

预约
预约

07月18日

星期五

预约
预约
*出诊时间源于线上第三方公共信息,如需挂号请前往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
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什么危害
首先,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影响消化功能。胃黏膜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分泌胃液和消化食物。而受慢性炎症的影响,胃黏膜的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胃酸分泌不足,从而影响消化。这会使得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导致腹胀、消化不良、胃胀等不适感。 其次,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引发溃疡的危险因素之一。胃黏膜受到炎症的侵袭后,黏膜保护层可能减弱,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增强,有可能形成胃溃疡。胃溃疡不仅会引起胃痛、胃酸倒流、恶心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出血和穿孔。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存在使得溃疡的形成风险增加。 另外,慢性浅表性胃炎还可能演变为胃息肉或胃癌。慢性炎症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胃黏膜的异常增生,形成胃壁突出的息肉。而胃息肉的形成也是癌变的前期病变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胃息肉有可能发展为胃癌。胃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除了以上几点,慢性浅表性胃炎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长期的胃病带来的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质量,造成心理上的疲乏和抑郁。而慢性疾病带来的长期医疗、用药和复查等经济和时间成本也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综上所述,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在开始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对胃黏膜的损害不容忽视。它会影响消化功能、增加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同时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经济负担带来重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怀疑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群来说,及早就医、进行相关治疗和生活调整尤为重要。

104阅读 2023-09-21

非典肺炎吃什么好
非典肺炎是2003年爆发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毒致病性强,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抗击非典肺炎的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也被证明对恢复患者身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些对非典肺炎患者有益的食物。 首先,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病毒。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通过直接食用或榨汁的方式摄入。此外,蔬菜中的青椒、花椰菜、菠菜等也富含维生素C,患者可以多吃一些。 其次,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具有修复组织和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肉类、鱼类、鸡蛋、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患者可以适量地食用这些食物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此外,患者在饮食中要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维生素A对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番茄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可以增加抗氧化能力,如杏仁、花生、瓜子等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患者还需要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如谷类食物、马铃薯、玉米等。 最后,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的卫生和安全。要确保食物的来源可靠,尽量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材进行烹饪。饭前要彻底洗手,并注意饭后及时清洗餐具和厨房用具,保证食品的卫生。 综上所述,合理的饮食对非典肺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同时保证饮食的卫生和安全,都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饮食中,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希望所有非典肺炎患者能早日康复!

122阅读 2023-09-21

中医学中的心肌梗死病因
心肌梗死是中医学中一个严重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中医学认为心肌梗死的发病与“气滞血瘀”有关。气滞血瘀指的是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心脏供氧不良。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心脏血管收缩,或是体内湿气、寒气、瘀血等阻碍气血流通的因素导致的。而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保证心脏充分供血,维持心肌正常的功能和代谢。 其次,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心肌梗死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中医学认为,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血栓形成,易堵塞心脏冠状动脉。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缺乏锻炼等也会增加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第三,情绪压力和精神因素也是心肌梗死的病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情绪不良会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心脏。长期的焦虑、愤怒、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同时,情绪不稳定还会导致自律神经功能紊乱,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 最后,还有一些人群的体质特点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中医学认为,年龄大、体弱多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体质较差,心脏机能下降,心肌血液供应不足时更易发生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滞血瘀、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情绪压力和精神因素,以及体质特点等。要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面着手。同时,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慢性疾病,也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107阅读 2023-09-19

中医治心律失常偏方大全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病症,中医也有一系列的偏方。下面是一些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偏方,供大家参考。 1. 金银花茶: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喝金银花茶有助于调节心脏的节律。将适量金银花泡水,每天饮用2-3次,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心脏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如“心包六经穴”、“内关穴”等。 3. 养心安神汤:将龙眼肉、枸杞子、茯苓等中草药煮水,每天饮用一杯,有助于舒缓心脏,调节心律失常。 4.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律失常的症状。 5. 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于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度的焦虑、紧张和压力都会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合理的心理调节也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环节。可以适当放松自己,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如冥想、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从而减轻心律失常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仅供参考,具体疗效还需因人而异。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为了更好地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用药和滥用兴奋剂;戒烟限酒,保持身体健康等,都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包括金银花茶、针灸疗法、养心安神汤、适当运动和心理调节等。然而,不同人的体质和病情各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对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有更深入的了解,保持心脏健康!

140阅读 2023-09-19

专家阐述导致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
导致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搏动节律、频率和传导方面的异常变化。在老年人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心脏功能下降,心肌肌纤维减少,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等原因所致。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导致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首先,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明显下降,这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心肌功能减弱,同时心脏中的冠状动脉管壁硬化,血流供应受限,心脏的代谢活动减弱,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从而增加了心律失常的风险。 其次,老年人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良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的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他们常常摄入含有高盐、高脂肪、高糖和低纤维的食物,且经常滥用香烟、酒精和咖啡因等物质。这些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生,进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第三,老年人的心脏传导系统受损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脏的传导系统会出现一定的老化和退行性变化,导致心脏的传导速度和效率减慢。这就意味着心律紊乱的机会增加,因为心室和房室结之间的信号传导会受到干扰,从而出现心律失常。 此外,老年人经常处于压力和焦虑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经历更多的生活变化和挑战,如子女离家、退休、疾病等。这些压力和焦虑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律失常。 最后,慢性疾病和药物治疗也会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而一些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延长心脏的QT间期,从而增加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的概率。 综上所述,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脏功能下降、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压力和焦虑、慢性疾病和药物治疗等都是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控制慢性疾病、避免过度焦虑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108阅读 2023-09-19

心律失常六大症状需提防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发生异常,出现不规律、过缓或过快等情况。心律失常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就医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六大心律失常症状,需要特别注意。 1.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跳动得非常快或跳动过于强烈,让人感到心跳激动或跳动不正常。偶尔出现心悸可能是正常情况,但如果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胸闷等,就应该引起警惕。 2. 呼吸困难:某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不够充分,影响身体的供氧,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如果平常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近期经常感到气短或突然出现不能正常呼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3. 骤停症状:有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停跳的情况,这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病人会突然失去意识,没有呼吸和脉搏,并且皮肤会呈现苍白或发绀的颜色。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4. 头晕或昏厥:一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下降,供氧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或昏厥。如果经常感到头晕或昏倒,不要忽视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5. 胸痛:心律失常引起的胸痛可能是钝痛、紧缩感或剧烈疼痛。胸痛可能会向左手臂、脖子或下巴放射,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如果出现胸痛,应该立即就医,因为它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6. 疲劳或体力下降: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不够充分,身体组织缺乏足够的氧气。这样会让人感到疲劳、虚弱,体力下降。如果长期感到疲劳,即便是休息后也没有好转,应该考虑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 心律失常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脏健康问题。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如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除烟酒等。谨记心律失常症状的六大要点,并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些信息,一起致力于维护良好的心脏健康。

150阅读 2023-09-19

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或者规则性发生改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心血管系统也开始出现问题,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一个常见表现是心悸。心悸是指心跳感觉明显加快,甚至可以感到心脏跳动的力量变大。这种感觉让老年人感到不适和焦虑,有时甚至会出现胸闷和气短。有些老年人还会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规则,如跳动速度快慢不一或者节律不齐。 其次,老年人心律失常还常常表现为头晕和乏力。由于心跳失常,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导致供氧不足。这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眩晕和乏力的症状。有些老年人甚至会晕厥,这是因为心跳过快或者过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此外,老年人心律失常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胸部不适的症状。老年人可能感到胸闷、胸痛或者胸部压迫感。这些症状常常伴随着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等,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最后,老年人心律失常还可能导致其他系统的症状。例如,心跳过快或者过慢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和恶心等症状。此外,心跳失常还可能导致老年人容易疲劳和体力下降,影响到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面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表现,家属和社会公众需要重视,并及时就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心率和恢复正常心律,但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此外,老年人还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适量运动和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 总之,老年人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在老年人中更容易出现。了解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可以减轻心律失常带来的不适和提高生活质量。

135阅读 2023-09-19

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有哪些
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风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并选择低脂肪、低盐的食材。同时,还需要避免过热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等。 2. 健康的脂肪摄入: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但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是关键。应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而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同时,患者也需要避免摄入对动脉有害的反式脂肪,如快餐、加工食品等。 3. 维持适宜体重:中风患者需要控制体重并维持适宜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重会增加中风的风险,而过轻则会减弱机体的抵抗力。饮食中宜主要以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深海鱼类、鸡蛋、低脂奶制品等。此外,还应避免吃过多的甜食和高热量的食物。 4. 补充营养素:中风后的恢复需要大量的营养素支持。饮食中宜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C、D和矿物质钙、镁、锌等。可以通过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核心食物来实现。此外,饮食中也应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豆类等高质量蛋白。 5. 牢固牙齿和舌头:中风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的问题,保持牙齿和舌头的健康状态能够有效改善吞咽能力。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并避免食用过硬、过粘的食物。 总之,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通过控制高血压、合理摄取脂肪、维持适宜体重、补充营养素以及维护口腔健康等方法,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更好地康复。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嘱进行具体的饮食调整。最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应与专业医生和營養师保持密切联系,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病情的饮食护理方案。

128阅读 2023-09-19

冬季如何预防间质性肺炎
冬天是肺炎高发季节,尤其是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侵袭肺的间质,常见于老年人、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但通过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患间质性肺炎的风险。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间质性肺炎的基础。这包括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病毒及细菌,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勤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在肥皂和清水中洗手,并注意彻底清洁手部的每个角落,特别是拇指和指缝。 其次,加强身体锻炼和增强免疫力。定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补充营养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然后,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和干燥的环境。寒冷的天气容易引起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使人易感染病菌。因此,我们应该合理穿着暖和的衣物,尤其是保护胸腹部,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此外,保持居室的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等方法,增加环境湿度,防止肺部干燥。 最后,预防接种是预防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应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和其引发的并发症,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球菌感染。 总之,在冬季预防间质性肺炎,我们可以从个人卫生、锻炼身体、保暖和预防接种等方面下手。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过一个健康的冬天。

141阅读 2023-09-19

肺炎的护理常规有哪些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肺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护理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合理的护理常规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肺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首先,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肺炎患者往往存在咳嗽、痰多等症状,因此定期清理呼吸道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可以通过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痰吐,或者行气管吸痰等操作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减少痰液堆积,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其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肺炎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感染,但是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耐药性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且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肺炎患者常常食欲不振,容易出现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足的情况。护士要提供适宜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喝水和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康复。 另外,护士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肺炎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程变化。如果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后,护士还应提供心理支持。肺炎患者可能面临诸多身体和心理的困扰,护士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并尽力提供安慰和支持。护士可以通过谈话、音乐疗法和患者教育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恢复积极心态,促进康复。 总而言之,合理的护理常规对肺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通过清理呼吸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9阅读 2023-09-19

张志云医生服务

医生介绍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