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生康官网

权威医生

查疾病 找医生 预约挂号
朱琤

朱琤 副主任医师

权威医生

出诊医院/科室: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内科
感染 心肌炎 高血脂
上午
下午

07月14日

星期一

预约
预约

07月15日

星期二

预约
预约

07月16日

星期三

预约
预约

07月17日

星期四

预约
预约

07月18日

星期五

预约
预约

07月19日

星期六

预约
预约

07月20日

星期日

预约
预约
*出诊时间源于线上第三方公共信息,如需挂号请前往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
治疗慢性胃炎有偏方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和痛苦。除了采取常规医学疗法外,一些传统的偏方也可以帮助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首先,蜂蜜水是一种常见的偏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蜂蜜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并且可以缓解胃部不适。每天早晨醒来时空腹喝一杯蜂蜜水,可以有效地舒缓胃部不适。此外,适量服用黄连水也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症状。黄连具有平肝潜阳,清热泻火,化湿解毒的作用,对于胃部火热、湿气重、大便稀溏等症状有明显疗效。每天适量饮用黄连水可以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但过量服用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因此要注意用量控制。 其次,生姜也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胃炎的偏方。生姜具有驱寒解表、温胃止呕、促进消化等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胃部不适。患者可以每天用生姜片泡水喝,或者将生姜磨成姜汁,加一些蜂蜜搅拌后饮用。此外,生姜还可以用来煮粥或炖汤,加入一些其他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如山药、红枣等,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艾叶艾灸也是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的偏方之一。艾叶具有温经补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患者可以在胃部附近贴上艾叶,用艾灸的方式温热胃部,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艾叶艾灸还可以刺激胃部的神经末梢,起到舒缓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总的来说,偏方虽然不能彻底根治慢性胃炎,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作为患者,在尝试这些偏方时要注意用量和方法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接受正规的医学治疗。药食同源的偏方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并不能替代正规医学的诊断和治疗。

90阅读 2023-09-16

儿童肺炎究竟有哪些表现
儿童肺炎是指儿童年龄段内的肺部感染疾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其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侵袭,引发肺部感染。那么,儿童肺炎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儿童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嗽可能是干燥的,也可能带有痰。在早期,痰可能是白色或透明的,但随着病情加重,痰可能会变为黄色或绿色,并带有恶臭。咳嗽会使儿童感到疲倦和不适,可能会伴随其他哮喘样症状,如喘息和胸闷。 其次,儿童肺炎还会导致呼吸急促和气促。呼吸急促是因为肺部感染引起炎症,导致肺组织充血和水肿,使得呼吸困难。当儿童经历轻微的体力活动或哭闹时,呼吸急促会加重,儿童可能会出现吸气困难的情况。 还有儿童肺炎常伴随发热。发热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普遍反应,体温可能会超过38度。发热可能伴随着寒战和体温波动,有时还会引起畏寒感。儿童肺炎的发热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体温会在一段时间内下降,然后再次上升。 此外,儿童肺炎还会引起胸痛和乏力。胸痛通常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刺激神经所致。儿童肺炎也会使儿童感到非常疲倦,抵抗力下降,导致乏力和缺乏活力。 最后,一些严重的肺炎病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呼吸困难是由于肺部感染严重并导致肺功能受损所致。发绀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使得皮肤和黏膜变成蓝紫色。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的表现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发热、胸痛、乏力等,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如果家长注意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加强儿童免疫力、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也能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92阅读 2023-09-16

肺结核是怎么回事呢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当一个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他们会释放结核分枝杆菌到空气中。其他人如果吸入这些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空气,就会感染病菌。 被感染的人不一定会立即发病,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然而,一旦免疫力下降,例如因为疾病、压力或营养不良而引发的身体虚弱,结核分枝杆菌就有可能逃脱免疫监视,开始繁殖并导致疾病的发展。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乏力、发热等。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肺的一部分甚至整个肺可以受到破坏,导致气胸和血咯。 肺结核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包括胸部X光、痰液培养、皮肤试验等。一旦确诊,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治疗期通常长达数月或数年,取决于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病情。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为了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公共卫生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早期检测、隔离患者、加强卫生教育等。此外,结核疫苗(卡介苗)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肺结核仍然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挑战,但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加强,肺结核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然而,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以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87阅读 2023-09-16

人们要多重视引起心律失常的一系列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可能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人们应该多重视引起心律失常的一系列原因,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 首先,生活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缺乏运动和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工作与休闲平衡,适度运动和休息,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其次,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饮食往往偏向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这会导致肥胖和高血压等健康问题。高脂血症和高血压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盐和糖的摄入,保持一个均衡营养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 另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对心脏有直接损伤作用。尼古丁会导致血压升高,饮酒过量会对心脏肌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因此,人们应该尽量远离烟草和酒精,坚持戒烟和戒酒,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最后,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对心脏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引起心律失常。尤其是慢性压力和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容易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有效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适度的放松、休息和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总之,人们要多重视引起心律失常的一系列原因,才能及早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烟酒,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生活,远离心律失常的困扰。

91阅读 2023-09-16

肺炎的注意事项主要都有什么呢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来预防和应对肺炎。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肺炎的基本措施之一。包括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后;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如手机、钥匙等。 其次,加强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远离烟草和酒精,坚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这些习惯能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降低感染肺炎的风险。 此外,注意呼吸道保健也非常重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封闭不透气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减少外出,尤其是在空气质量较差或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该戴上口罩出门,尽量避免与患有感冒、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另外,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疫苗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如果出现肺炎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常见的肺炎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急、胸痛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应对肺炎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方面。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特殊人群来说,如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妇等,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肺炎的预防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倍加留意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肺炎的风险。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88阅读 2023-09-15

23价肺炎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23价肺炎疫苗是由23种不同类型的肺炎球菌多糖抗原制成的疫苗。它被广泛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中耳炎和脑膜炎等疾病。虽然这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可能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介绍23价肺炎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 首先,注射部位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和硬结。这种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大约在注射后的1-2天内消失。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炎症,需要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其次,一般性不适可能会在接种后出现。这包括发热、头疼、疲劳、肌肉疼痛等。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是轻度和自限性的,症状消失的时间一般为1-2天。在注射疫苗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和恶心等胃肠道症状,但这种情况也是暂时的。 第三,过敏反应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尽管少见,但一些人可能对23价肺炎疫苗中的成分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喉咙紧闭等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或休克,并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此外,关于23价肺炎疫苗的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情况。例如,据报道,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发作、昏迷和脑膜炎等有时与接种23价肺炎疫苗有关。然而,这些情况的发生率极低,无法确定是否与疫苗接种直接相关。 总的来说,23价肺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多数人在接种后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然而,正如任何其他疫苗一样,接种23价肺炎疫苗也有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接种23价肺炎疫苗后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总的来说,23价肺炎疫苗的利益远远大于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因此仍然被广泛推荐和使用。

97阅读 2023-09-15

肺结核是什么导致的
引起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当一个健康人接触到感染者呼出的飞沫时,如果其免疫力较强,它可能只是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没有发生病变。这被称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结核菌进入体内后可能引发肺部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结核。 除了免疫力较弱,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们易感结核分枝杆菌。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年人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或开始衰退,因此易受到结核菌的侵袭。其次,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和癌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也更容易患上肺结核。此外,长期暴露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环境中,如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贫困、居住条件恶劣或缺乏适当的医疗保健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无力和体重下降等。如果未及时治疗,肺结核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胸腔积液、支气管肺炎、肺不张等。此外,肺结核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其他部位,如肾脏、骨骼和脑部,引起肾结核、骨结核和脑结核等。 为了预防肺结核的传播,全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结核感染者的隔离治疗、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和接种卡介苗等。对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群,需要接受抗结核药物的预防治疗。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使用纸巾遮掩口鼻以及保持室内通风,也有助于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总之,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其传播与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免疫力,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85阅读 2023-09-15

甲亢的病因和碘摄入过多有关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摄入的碘密切相关。大部分人的膳食从食物中获得的碘和来自水源,而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从而引发甲亢。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碘时,会导致甲状腺刺激素合成过程异常增加。因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碘,因此摄入过多的碘会促进甲状腺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此外,过多的碘摄入还可能破坏甲状腺的自控机制,导致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和释放。这些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机体代谢的改变,造成甲亢的症状,如心悸、失眠、多汗、体重下降等。 尽管甲亢与碘摄入过多有关,但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碘摄入过多而患上甲亢。一方面,每个人对碘的耐受性是有差异的,有些人摄入过多的碘也不会引发甲亢。另一方面,碘摄入过多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对于个别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疾病家族史的人、妊娠妇女等,碘摄入过多可能会增加甲亢的风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碘摄入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应为每人每日150微克。而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摄入量稍微增加。此外,我们还应该尽量避免从其他渠道摄入过多的碘,如使用含碘的药物或食物补充品、过量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等。 总而言之,甲亢是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与碘摄入过多有关。虽然碘摄入过多并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患上甲亢,但恰当的碘摄入对于预防甲亢的发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合理控制碘摄入量,选择适当的食物来维持甲状腺功能的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116阅读 2023-09-15

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跳不规则等症状。心律失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因。 首先,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这些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肌损伤,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其次,药物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滥用或长期使用,特别是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如心血管药物、激素类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都可能对心脏节律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此外,电解质紊乱也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解质是维持正常心脏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如钠、钾、钙和镁等。当体内各项电解质的浓度失衡时,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导致心律失常。 另外,心理因素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比如剧烈的情绪波动,如过度焦虑、过度兴奋、抑郁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的节律,导致心律失常。 别的因素还包括:年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疲劳、咖啡因、酒精、吸烟等。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出引发心律失常的具体原因,尽量避免或控制这些因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心律失常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定期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此外,遵医嘱服药、定期体检、保持心理健康等也是关键。 总之,心律失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积极预防心律失常,避免其发生,并及时就医治疗,以维护心脏健康。

80阅读 2023-09-15

脑供血不足需做什么检查
1.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通过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直接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具体原因,如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 2. 心血管系统检查:脑供血不足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对心血管健康的评估也是必要的。心电图(ECG)可以检查心脏的电活动情况,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可以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心血管问题。 3. 血液检查:脑供血不足也可能与血液循环问题有关,因此进行一些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是否存在血液异常。例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这些检查可以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和血液黏稠度。 4.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进行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可以评估脑供血不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例如,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脑供血不足是否导致了神经功能损害。 5. 个体化评估:由于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原因各不相同,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一些其他的检查。例如,通过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心理评估和脑电图(EEG)检查等,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列举的检查方法只是常用的一些方法,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医生的判断而定。如果出现与脑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意见,接受相应的检查。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评估,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保护脑部健康。

124阅读 2023-09-15

朱琤医生服务

医生介绍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

擅长

内科专业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