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生康官网

权威医生

查疾病 找医生 预约挂号
许娟

许娟 副主任医师

权威医生

出诊医院/科室: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全科
小肠虚寒
上午
下午

07月08日

星期二

预约
预约

07月09日

星期三

预约
预约

07月10日

星期四

预约
预约

07月11日

星期五

预约
预约

07月12日

星期六

预约
预约

07月13日

星期日

预约
预约

07月14日

星期一

预约
预约
*出诊时间源于线上第三方公共信息,如需挂号请前往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
原发性高血压最常受损的血管是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通过血管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导致血压升高。在原发性高血压中,最常受损的血管是小动脉和小动脉末梢。小动脉是将血液从大动脉输送到毛细血管的主要血管。它们的直径较小,并且分布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小动脉对调节血压和血流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小动脉会因长期高血压的影响而受损。首先,小动脉的内膜会受到损害。内膜是血管壁的内层,通常是光滑的。在高血压条件下,血液对内膜施加的压力会导致内膜细胞的受损和损失。这可能会导致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进而影响血液流动和血管的弹性。其次,小动脉的中层也会受到损害。中层是血管壁的中间层,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平滑肌细胞会增加,在数目上增多和大小上变大。这使得血管更加僵硬,刚性增加。此外,弹性纤维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血管的弹性和功能。最后,小动脉末梢也经常受到影响。小动脉末梢是指小动脉进一步细分的末梢分支。在高血压的条件下,小动脉末梢的内径会减小,导致血流受阻。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血流受限,末梢组织供血不足,可能会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和损伤。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最常受损的血管是小动脉和小动脉末梢。这些血管的受损导致血液流动和血管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健康问题。了解这些受损的血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并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66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药有哪些
原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或“高血压症”,是指无明确病因导致的持续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发病率。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原发性高血压药。首先是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此外,ACE抑制剂还能减少肾脏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减少肾小球内压,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其次是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抑制平滑肌收缩,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还有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尿液中的钠、水排泄,减少体内液体负荷和血容量,降低血压。另外,β受体阻滞剂也常被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最后还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氟伐他汀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收缩肌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通常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和剂量。此外,药物治疗应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最终,药物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诊以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46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尽管研究人员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起因尚无确切答案,但许多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关。首先,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高血压,那么他们也可能患上这种疾病。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异常的肾脏功能,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其次,生活方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盐摄入和高胆固醇饮食都被认为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此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过度饮酒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这些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增加。第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壁的硬化和增厚、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此外,肾脏调节体液平衡和血压的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最后,压力和情绪状态也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进而引起血压的升高。此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抑郁状态的人更容易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缺乏体力活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起因涉及遗传、生活方式、心血管改变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压力和情绪过度激动等。此外,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133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基础疾病导致的持续性血压升高。为了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有多种选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BB)、钙离子拮抗剂(CCBs)和利尿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来降低血压,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较为常用的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从而防止收缩血管的效果,降低血压。此外,ACEI还有保护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合并有心脏病或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BB)是另一类常用的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降低心率和收缩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与ACEI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的影响较大,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病的情况。钙离子拮抗剂(CCBs)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高血压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血管收缩,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CBs还可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氧,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或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利尿剂是一种通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通过促进尿液生成,降低血容量和血压。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钠的排出量,从而减少血容量,进而降低血压。根据利尿的机制和作用靶点的不同,利尿剂又分为不同类型,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等。除了以上提到的降压药物,还有其他药物也可用于控制原发性高血压,例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降压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降压效果,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联合用药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总的来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药物降压疗法是常见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定期向医生汇报有关用药的情况。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整,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共同维护血压的稳定。

128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疾病,其产生原因、病因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本原性高血压或单纯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病因或者与其他疾病直接相关的高血压。该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95%。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而没有其他疾病的直接触发。其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如遗传、心血管调节功能异常、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等。相比之下,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这些疾病或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血管疾病和某些药物等。继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之外的一种次要形式,其病因较为明确。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主要取决于疾病本身,可以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或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水平。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高血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肥胖、吸烟、过度饮酒等也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需要长期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继发性高血压则与其他疾病或病因有直接的联系。例如,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紊乱,进而引发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的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醇过多,也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此外,某些药物、肿瘤、血管疾病等也被认为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治疗继发性高血压首先需要针对引发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总的来说,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没有明确病因或与其他疾病直接相关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是针对血压水平进行调节;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35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以下为可能的原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基因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高血压,那么他/她患病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身体对血压的调节。2. 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高糖饮食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的睡眠质量、长期的压力和焦虑状态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这可能与血管的弹性下降、动脉壁厚度增加以及其他身体机能的变化有关。4. 性别:男性在中年阶段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而女性在更年期后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雌激素的变化可能与这一性别差异有关。5. 某些疾病和药物: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例如,慢性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甲状腺问题、肾上腺疾病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消炎药等)都可能增加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总的来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年龄、性别、其他疾病和药物因素都可能对其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管理原发性高血压非常重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每天适量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可以帮助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定期检查血压、及时治疗潜在的疾病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也是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104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吃什么降压药好
原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血压升高。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病因,所以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降压药物,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包括以下类型的药物:1. 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血管收缩和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2. ACE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3. ARB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结合,减少血管收缩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压。常见的ARB受体拮抗剂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等。4. 利尿剂:利尿剂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钠离子和水分潴留,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5. 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心率和血压。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6. 中枢α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通过刺激中枢α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冲动,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常见的中枢α受体激动剂有甲基多巴、阿拉法啡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比如年龄、性别、合并的其他疾病等。此外,治疗高血压并不仅仅依靠药物,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总结来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α受体激动剂等。然而,药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建议在接受治疗之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定最佳的降压药物方案。同时,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

110阅读 2023-07-13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病因可导致的血压持续升高。虽然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许多因素被认为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首先,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他们自己患高血压的风险将明显增加。这提示了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遗传变异可以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如动脉硬化和血管纤维化,从而增加了血管的阻力,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其次,生活方式因素也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之一。现代生活的压力、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饮食习惯中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以及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也会导致血压的升高。此外,年龄和性别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的弹性逐渐减退,血管壁的厚度和硬化程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血压的升高风险。此外,男性在40岁之前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而女性则在50岁后更容易发生血压异常。最后,慢性病和药物的使用也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触发因素。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被证明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病因不完全清楚。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年龄性别以及慢性病和药物使用可能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然而,准确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来确定。

129阅读 2023-07-13

夜间哮喘咳嗽怎么缓解
夜间哮喘是指在夜间出现哮喘症状的情况,常常会导致患者睡眠不良、疲惫不堪。为了缓解夜间哮喘咳嗽,以下是几个建议: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夜间哮喘的发作与空气中的刺激物有关,如灰尘、花粉、家居化学药品等。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至关重要。使用空气清新剂、定期擦拭家具表面和地板,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湿器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其次,避免过度兴奋。睡前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和可乐等,这些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哮喘症状。此外,尽量减少夜间亮光的干扰,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缓解夜间哮喘咳嗽。再次,规律用药。夜间哮喘的缓解离不开规律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合理使用哮喘喷雾剂,如,舒利迭、沙美特罗等,可有效缓解哮喘咳嗽症状。同时,注意药物保存和使用方法,保证药物的有效性。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合理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和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橙子、胡萝卜等,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夜间哮喘的发作。实施适度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可以增强肺功能,减少哮喘的症状。此外,戒烟是必要的,烟草烟雾可刺激呼吸道,加重哮喘发作。最后,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合理安排室温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睡眠环境。使用抗敏床上用品,如抗菌被套、亲肤床单,避免过敏原对呼吸道的刺激。总之,夜间哮喘咳嗽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症状,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兴奋,规律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夜间哮喘咳嗽。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并及时就医,以确保症状得到更好的控制。

215阅读 2023-07-13

夜间哮喘呼吸困难怎么缓解
夜间哮喘是指在夜晚睡眠期间发作的呼吸困难症状。由于夜间哮喘可能导致患者醒来,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因此提供有效的缓解方法至关重要。首先,患者应保持合理的室内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干燥,避免过度潮湿的气候和室内积水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因素。另外,保持清洁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尽量避免灰尘、花粉等过敏原。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有助于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其次,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按时服用药物和使用吸入器。夜间哮喘的缓解往往需要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此外,根据医嘱使用吸入类固醇也能减轻哮喘症状。患者也应定期复查并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应避免诱发夜间哮喘的因素。避免吸烟和二手烟的暴露,尽量远离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味。此外,冷空气也是夜间哮喘发作的常见因素之一,患者可佩戴口罩或温暖的围巾以阻挡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此外,患者应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均衡饮食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呼吸肌肉的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的发作频率。另外,患者应学会应对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可能引发或加重哮喘发作。患者可以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瑜伽等放松技巧来缓解身心压力。寻求心理辅导支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患者应及时就医。对于夜间哮喘而言,即使做了充分的自我管理和调节,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和咨询专业医生。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总之,夜间哮喘的缓解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诱发因素、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对焦虑和压力以及及时就医。通过综合应对措施,患者可以减轻夜间哮喘的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122阅读 2023-07-13

许娟医生服务

医生介绍

擅长:

全科

简介:

擅长

全科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