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一、诊断依据
1.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持续性腹痛,位于上腹部,并常辐射至背部。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 体征:腹部触诊可触及压痛点,胰腺区明显叩诊痛。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等。
4. 影像学检查:常规的腹部CT扫描可帮助评估胰腺炎的程度,并排除其他疾病。
5. 肿瘤标志物检查:急性胰腺炎时常常会引起CA 19-9和CEA水平异常升高。
二、治疗原则
1. 放松胰腺:戒除口服摄入,给予胃肠道休息。严重病例需要禁食,并通过胃肠减压来缓解腹胀和呕吐。
2. 控制疼痛:疼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以通过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3. 水、电解质平衡:由于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大量腹泻、呕吐,导致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患者需接受补液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抗生素治疗:对于疑似有感染的患者,应及早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控制感染的蔓延。
5. 营养支持:胰腺炎患者由于饮食受限,营养摄入不足,可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6. 并发症处理: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胆囊炎、脓肿等,需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7. 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胆道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消除潜在的病因。
总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通过放松胰腺、控制疼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同时,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