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又叫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年龄、生活方式、饮食、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相关。在遗传方面,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年龄的增长也可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下降,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初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然而,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肾脏和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心脏受累可导致心肌增厚、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受累可导致脑卒中;肾脏受累可造成肾功能不全。此外,高血压还容易引发动脉瘤破裂、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早期诊断和积极控制原发性高血压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通过测量血压,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即高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即低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且在多次测量中都得到相同结果,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调整饮食结构等。药物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心脑血管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控制,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大家要加强宣传和认识,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视,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害。同时,科学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地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热门问题
- 1 重度高血压
- 2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
- 3 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4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 5 原发性高血压孕妇
- 6 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的区别
- 7 原发性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
- 8 原发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